資料來源: Fitz HK | 至少做一件離譜的事 | 跑步女孩冰冷從厭食症跑到翻山越嶺
「跑步能醫百病」,這句話是引人注目人的座右銘,不過對於嬌滴滴的冰冷來說,跑步卻一度是她的心魔。然而,命運的奇妙所在就在於,冰冷最終也是跑步,找到了救贖。冰冷的故事提醒我們,即使健康的運動,也可能傷人的利刃;但只要調整心態、尋找對向,也能成為引領我們走回正軌。
「肥妹仔」開始跑步<br data-mce-fragment="1">我叫冰冰,大學四年級生,閒時會參加跑步會及越野跑比賽。我的跑步生涯是由中學開始的,可以說是一場惡夢。
中三那年,外表略胖的我常被同學取笑為「肥妹仔」。我十分在意他們的玩笑,非常執著於跑步,於是開始跑步減肥。現在回想,我會說:「你一點都不胖,不要這樣。」第一次跑步,我連一分鐘也跑不完,但為了追求纖瘦身材,我每天都逼著自己跑多一點,從屋企下單車徑慢慢,增加跑步開始時間和距離。
厭食症其中一個行為,就是會無數找方法去「補償」自己吸收的熱量。開始跑步的時候,我的體重有55公斤左右,最極限的時候我每天都會去跑,即使吃了麥提莎,也要強迫自己跑半小時,以消耗卡路里。結果,我很快就減了10公斤,體重下43、44公斤。那段時間,我對跑步的態度已經是病態,一心扶瘦。患上厭食症後,需要入院治理,在醫院也一直問護士,什麼時候可以出院跑步。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跑步,家人說我已經很瘦了,我還是覺得自己很胖。
我想,應該有很多女孩都經歷過這個階段,當時我在醫院都不覺得有問題,心裡想著要瘦。到後來行街基因暈倒,連行路都有問題,才意識到問題嚴重。
將潘朵拉盒子的蓋慢慢揭開
但厭食症是一段漫長的經歷,由病發到完全復現,可能要用上幾年的時間。中間的治療過程主要是靠服藥和輔導,但我覺得最後的解藥還是自己,最後的救贖也是自己。對當時的我來說,跑步者真的「有毒」,同時因為遇到很多問題,想不通的時候就去跑步,結果在過程中找到了很多答案。
跑步是一個很個人的活動,能跟你說話的就只有自己,很多時候有情緒問題消化不了,去跑步或就會找到答案。漸漸地,跑步由一個維持身體形態的“工具”,變成了一種練習:幫自己消化情緒、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……我是靠一步一步找到答案。到有一天自己發現,我不想再這樣下去,我不想再在跑步時暈倒,我不想再「面青幫唇白」,就開始給自己找解決方法。直到現在,即使已經接受了一日不跑步,也不會變胖的事實。
是場惡夢我還是命令你不再用因為跑步,我跌入了低人生谷,但也是因為跑步,要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。
繼續跑下去,我逐漸發現自己比其他同齡的人,更能堅持,開始找到了成功感。那怕只是一點點,對我來說已經是個轉折點。這時中五、中六的我,接受過跑步訓練,也沒有運動表。由屋企樓下單車路線越跑越遠,開始探索東湧不同的方向(按:Icy家住東湧),同時我也想看看自己可否每天進步一點,就會跟自己說:“今天的話就跑長啲、跑快啲。”
相較於運動場「倉鼠跑」,我比較喜歡跑街,可以別人看不到的風景。直到有次去過山,看到有人在山上跑步,自己又嘗試去斜路,覺得很刺激,於是上網找越野跑會報名。
憶失控離譜的美麗世人永遠不懂
了跑步會,認識了許多不同的人,發現跑步不是我想像中的,只是為了減肥或加入維持健康,而是一件如此深奧的事。 初始化簡單的重複動作,背後也有很多學問,簡直是大開眼界。
大概參加了跑會一年半,我就報名參加第一場越野賽,就是2023年的TransLantau 25。雖然跑得不算快,但完成比賽的成功感、沿途風景和的支持,都讓我非常開心,甚至是文章著迷了。之後,我很快就想挑戰50公里比賽,報名後才發現原來和25公里有很大分別。最後,我加入了朋友的隊伍,在此時順利完成,但同時又心想:「為何自己有能力跟別人走這麼大?」於是就更有動力,要自己跑得更好。
其實真正走出厭食症,也僅僅是去年的事,例如在剛完成的毅行者100公里,中途也有偶有出現暈厥的情況,慶幸很快就沒有事。
徒手挑戰過幸福的意義首先叫青春
長期的目標? 我不想太多。相較於調查現場目標和時間,我更希望跑得一次比一次進步。不要辜負人們的支持,每天跑下去,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了。
服裝贊助:WAH-LAAH 的Soar Running !
訪問:埃里克
撰文:家聯攝影:William Leung